帕慕克(Orhan Pamuk)2006 年诺贝尔文学奖
帕慕克说话直来直往,对土耳其政治采批判立场,是当权者眼中的头痛人物。土耳其政府向他示好,1997年颁授“国家级艺术家”头衔给他,但帕慕克拒不领情。
帕慕克大多数时间不出席公众场合,待在自己伊斯坦布尔的公寓里猛吸烟,长时间写作。他的穿着一向随便,T恤外罩件夹克,戴厚厚的眼镜;他有娃娃脸,头发已灰白,说起话来天马行空,速度有如连珠炮,不时扮鬼脸比手势。
帕慕克荣获今年诺贝尔文学奖,是1988年埃及文学家马富兹以来,穆斯林国度再获诺贝尔文学桂冠肯定的盛事。在此之前,帕慕克得奖不计其数,包括2005年德国书籍出版业的和平奖、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、2003年都柏林文学奖等等。
由于帕慕克经常批评土耳其政府对境内少数民族的不人道待遇,他的得奖在土耳其国内引发了争议,与喜怒不一的反应;土耳其文化圈及官方叫好,认为是土耳其的荣耀、骄傲,但强硬派的民族主义人士则认为,帕慕克是个叛国者,长久以来耍弄手段,只为博得诺贝尔奖。
帕慕克的胆子很大,土耳其政府不愿承认过去的罪恶,他是第一个告诉读者库德族有3万人被杀害,亚美尼亚人在上世纪有100万人遭到屠杀,他是第一个出来为鲁西迪大声抗议的伊斯兰作家,1995年土耳其作家Yashar Kemal遭政治压迫时,帕慕克也替他讲话。他主张土耳其加入欧盟,就会压制军阀,改善国内的政治。 一个真正的小说家可以把自己写为“他人”。
帕慕克最钦佩的作家不是巴尔札克和托尔斯泰,而是斯汤达尔和杜斯妥也夫斯基,他认为杜氏的《邪灵魂》(Evil Spirits)是最好的政治小说。
帕慕克写的小说,基本上都是“历史小说”,因为他要写的,都不是以今天的主流强势文明为背景。这种态度,当然跟他出身土耳其,活入跨越欧亚、跨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君士坦丁堡,有著直接的关系。不过他的“历史小说”,跟我们习惯概念中的这个文类,又颇有差异。他的小说,不只是存在于想像时间中,而且存在于复数时间型态里。帕慕克小说最迷人的地方,就在于故事情节总是发生在不同差异时间的交接处,角色们带著各自的时间假设,彼此互撞,于时间感的荒谬重迭误会下,搬演其喜怒哀乐。
这个时代很难找到写作风格称得上独一无二的作家了,而帕慕克,却真的是独一无二的。
帕慕克创作年表
●1952:6月7日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,祖父、伯父与父亲都是工程师。帕慕克少年时代立志做画家,曾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攻读建筑,又入伊斯坦布尔大学念新闻研究所。
●1979: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《Cevdet Bey ve Ogullari》,赢得Milliyet小说首奖,1982年出版。
●1983:出版第二本小说《寂静的房子》。
●1985:推出第一本以17世纪伊斯坦布尔的历史为背景之小说《白色城堡》,于1990年出版英译本后赢得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,扬名国际。
●1990:出版《黑书》。1991年以此书获发现欧洲奖,1992年他以这本小说为蓝本创作一部电影剧本。
●1994:出版《新人生》。1995年获法国文化奖及梅迪奇外国小说奖。
●1998:《我的名字叫红》出版,奠定了他的国际文学地位,。
●2003:出版的《伊斯坦堡:一座城市的记忆》。
●2005:帕慕克于2005年出版的《雪》,赢得地中海外国小说奖。
0 条评论:
发表评论
订阅 博文评论 [Atom]
<< 主页